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健康门户网新闻正文

中语康联合北大医疗脑健康开展儿童言语语言治疗师培训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20-10-14 10:12:12  阅读:304533

  语言康复行业发展的关键标志之一,就是言语治疗师数量与专业化水平的提升。为共同推进国内语言康复专业人员的在职培训,近期,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研究中心(简称:中语康)联合北大医疗脑健康开展了关于儿童言语语言治疗师的专业技能培训,旨在借助双方专业力量,夯实语言康复的专业建设,探讨并建立国内言语治疗师的认证和考核标准。

  我国言语治疗师人才极度匮乏。

  近年来,我国言语障碍患者数量日趋增长。据今年国际聋人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是世界上听力残疾人数最多的国家,有超过2000万人患有听力残疾障碍,其中不乏有6-14岁的儿童。儿童时期是孩子形成语言的关键时期,对听障儿童而言,听力残疾直接影响了孩子对声音的感知,也会阻断他们获得有声语言的途径,从而会导致言语障碍。

  除此,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的结果,我国单纯言语残疾人超127万人,其中6-14岁的言语残疾儿童有17万人。另外有一部分精神残疾儿童,比如孤独症孩子也存在言语沟通方面的障碍,由此可见我国言语障碍儿童的数量庞大。

  “然而,面对2000多万的言语障碍康复需求,我国言语治疗师师资队伍数量不足,儿童言语治疗师更是少之又少。”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研究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孔德明接受采访时坦言。

  多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准入门槛高。

  “儿童言语治疗是一个多学科融合、多专业交叉的行业,从业者不仅要具备言语病理学的背景,还要熟练掌握儿童发展的相关知识,横跨康复医学、学前教育、心理学等多个学科,技术门槛和准入门槛都是很高的。但如今的大部分从业者都是某一学科毕业,缺少全面、系统的多学科知识,不具备理论和实践融合的从业资质,更没有规范的从业资格认证。”孔书记表示。

  对于言语障碍儿童的康复,言语治疗师的作用是不可取代的。一直以来,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研究中心都在为康复一线输送专业人才,但就整个社会而言,人才还是短缺的。作为一个需要多专业来共同解决孩子言语障碍的岗位,孔书记强调,行业要发展,就必须做交叉、融合。

  儿童言语语言治疗师培训,一堂言语康复从业者的必修课。

  作为我国唯一一所国家级、专业做听力语言康复机构,三十多年,中语康一直致力于听力语言康复的实践和研究,专注于听力语言康复的学科建设,有一支多学科的专业队伍。在语言康复领域,中语康一直进行前沿探索,出版言语残疾儿童康复的系列教材及辅助康复用具用品;针对听力残疾儿童言语障碍问题,研发言语评估标准及评估软件等;同时,开展多类言语治疗培训课程,培训一线康复教师。

  而北大医疗脑健康作为校办企业、北大医学儿童康复领域的产学研平台,承载着北大医学权威的医疗与康复资源,掌握着前沿的技术研究成果,是我国儿童康复教育高水准服务能力的象征。并且,作为儿童康复教育新职业成长平台,依托多学科多专业优势,北大医疗脑健康始终为行业提供多场景一体化的康复知识、技术及服务,累计已培训康复人才数万人才,推动着儿童康复教育的专业化、标准化、职业化发展。

  此次中语康联合北大医疗脑健康开展关于儿童言语语言治疗师的专业技能培训,孔书记强调,培训将以理论为基础,实践为导向。一方面是希望基于北大医学的深度和广度,双方多学科多专业合作、取长补短,搭建一套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培训体系,推动学科和人才发展。另一方面,通过打通学科界限,希望能尽可能多培养人才,让更多机构规范起来,提升服务能力。让老师、机构、家长掌握这门技术,让更多的孩子克服甚至跨越言语障碍!

  据悉,《儿童言语语言治疗师培训》培训涵盖针对一线从业人员所必须的知识及技能,包括儿童言语治疗师必须的岗位要求,儿童言语语言治疗要掌握的知识、诊疗思路、评估理念,儿童发展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儿童语言发育迟缓、构音障碍、吞咽障碍、听力障碍、口吃及其他障碍类型等专业内容,将展开8大模块、为期100课时的线上专业知识技能培训,真正赋能老师,提升实际教学干预治疗能力。

  同时,还将就言语语言矫正治疗相关从业人员应具备的理论知识及实操技能,开展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实操演示视频观摩等多元化教学形式,系统全面的开展线上培训,以保障学习效果。考核合格者,可获得由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研究中心和北大医疗脑健康行为发展教研院共同颁发的培训合格证书。

  人才培养只是开始。对于言语残疾康复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孔书记表达了这样的愿景:“未来中语康通过康复实践、资源合力,还将形成标准化的康复治疗体系,向全国言语康复机构推广应用,以此来规范言语残疾康复服务的技术流程和执业行为,尽快建立有法律效益的从业标准,是保障残疾儿童康复服务质量的有力途径。”


健康排行

健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