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健康门户网新闻正文

博脑研究院主办“粤港澳大湾区智能神经影像临床应用国际峰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9-06-25 14:53:28  阅读:295455

  由博脑研究院主办的“粤港澳大湾区智能神经影像临床应用国际峰会”于6月15日在广州隆重召开。本次会议旨在更好推动智能神经影像学的发展,帮助各方及时了解神经影像技术的发展状况及在神经内科系统疾病的应用进展,并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此领域所带来的优势和机遇。20多位著名神经内科和影像科专家在大会上进行学术讲座及专题报告并吸引了数百位粤港澳大湾区的医护人员参加学习。专家们在会上分享了有关神经系统疾病影像诊断及干预的宝贵临床经验并展开了热烈的学术讨论!

  左起: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聂坤教授、博脑研究院院长熊丽教授、东莞市人民医院神经科副主任陈仰昆教授、博脑医疗科技创始人石林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脑神经科主任莫仲棠教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科主任高庆春教授、罗湖医院集团老年认知障碍病房主任朱飞奇教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科主任潘速跃教授为大会致开场词,肯定了大会的重要意义,并预祝大会圆满举办!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科主任潘速跃教授

  世界脑卒中组织秘书长、香港中文大学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荣休讲座教授黄家星教授给本次会议作了《脑血管病研究发展的机遇与挑战》的视频开幕演讲,祝贺大会圆满成功並分享了AccuBrain®的临床使用心得,表达了对智能神经影像学在未来对神经系统疾病诊治的广泛应用的信心。

  (视频网址:https://v.qq.com/x/page/k0887zjiv45.html)

  世界脑卒中组织秘书长、香港中文大学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荣休讲座教授黄家星教授

  潘速跃教授——脑血管自动调节与缺血性脑卒中血压调控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科主任潘速跃教授会上作了题为《脑血管自动调节与缺血性脑卒中血压调控》的专题讲座。潘教授阐述了脑血管自动调节的机制,同时介绍了监测脑血管自动调节的各种参数。潘教授表示这些参数对病情和预后判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科主任潘速跃教授

  陆正齐教授——脑小血管病的类型与影像学标志物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科主任、精神与神经疾病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陆正齐教授在会上作了《脑小血管病的类型与影像学标志物》的专题演讲。陆教授表示“小血管,大麻烦”,脑小血管病可以引起多种神经系统疾病。他对脑小血管病的概念、病因和临床表现进行了阐述,强调了影像学标志物在诊断脑小血管病的重要作用。陆教授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通过人工智能准确诊断出诸如血管周围间隙增大等依靠肉眼不易发现的影像学标志物,对于博脑研究院的工作成果—智能脑影像辅助诊断平台AccuBrain®寄予厚望。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科主任、精神与神经疾病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陆正齐教授

  项玉涛教授——双相障碍的漏诊、误诊与对策

  澳门大学健康科学学院神经科项玉涛教授会上表示双相障碍在临床工作中容易引起漏诊和误诊,研究表明患者首次就诊能够正确诊断双相障碍只有7.6%。因此,项教授阐述了双相障碍的流行现状、诊断标准、避免误诊的临床意义以及防止误诊的策略。同时项教授希望未来随着智能神经影像学的发展,能够辅助精神疾病方面的诊断。

  澳门大学健康科学学院精神科项玉涛教授

  刘军教授——阿尔茨海默病药物治疗现状及新型纳米靶向药物的研发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神经科主任刘军教授表示目前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的困境:至今只有4种药物用于治疗AD,超过100种药物临床试验都以失败告终。刘教授提出纳米载药系统用于治疗AD,纳米粒子用于AD的早期诊断,以及精准纳米材料AD诊疗一体化,并展示了他的研究团队的研究成果。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神经科主任医师刘军教授

  王青教授——PD早期诊断和评估——分子影像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科主任王青教授会上讲解了分子影像在帕金森病(PD)早期诊断和评估的临床应用。王教授表示,PD早期诊断的影像学检查包括结构性和功能性,可以在PD患者出现运动症状前及时发现脑结构及功能改变,以达到早期诊断的目的。PD主要神经影像技术包括: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SPECT)、MRI、经颅超声成像以及MIBG闪烁扫描。王教授重点对脑MRI在PD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应用作了详细的讲解。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科主任王青教授

  莫仲棠教授——神经系统疾病影像定量辅助诊断的发展趋势

  大会主席香港中文大学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脑神经科主任、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莫庆尧医学讲座教授莫仲棠教授作了题为《神经系统疾病影像定量辅助诊断的发展趋势》的演讲。莫教授分享了他的团队应用影像定量技术在诊断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经验,分析了影像定量辅助诊断的发展趋势。他最新的研究发现,在早期出现认知障碍的人士中应用智能脑影像分析系统AccuBrain®与PiB-PET的结论吻合,准确率高达87.88%,表明AccuBrain®对检测早期痴呆症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莫教授表示,影像定量辅助诊断技术在未来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评估方面具有重大的发展潜力和临床价值。

  香港中文大学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脑神经科主任莫仲棠教授

  朱飞奇教授——AccuBrain®在老年痴呆的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

  罗湖医院集团老年认知障碍病房主任、老年病院副院长朱飞奇教授在会上通过多个病例分享了AccuBrain®在临床上的应用经验。

  朱教授分享了一位以精神症状起病的病例,当时请多名国内外专家会诊均诊断该患者为双相情感障碍,但应用AccuBrain®分析该患者患阿尔茨海默病(AD)的概率高达93%,其后通过金标准PiB-PET检查证实患有AD,表明在不具备脑脊液或PiB-PET条件时,可通过AccuBrain®辅助诊断AD。此外,朱教授还分享了另外一名以记忆力下降伴有发作性肢体抽动起病的患者,经过询问病史发现症状与AD相似,但是通过AccuBrain®检查后发现患有AD的概率为0.9%,其后通过动态脑电图发现该名患者为癫痫发作。朱教授表示,对于症状与AD相似的患者,AccuBrain®可以辅助排除AD。同时,他还表示通过AccuBrain®的定量分析,可以为临床提供量化标准,对于患者长期随访提供纵向对比参考。

  罗湖医院集团老年认知障碍病房主任朱飞奇教授

  范玉华教授——脑小血管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专科主任范玉华教授在会议上作了《脑小血管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的演讲。范教授从小血管本身病变机制、小血管病变引起脑组织损害机制和脑组织损害引起临床症状机制三个方面说明脑小血管病的发病机制。范教授表示,从脑血流动力学、血脑屏障破坏、静脉胶原病以及基因是目前脑小血管病发病机制的实验研究热点;而影像标志物、定量手段、结构和功能结合以及多中心、大量数据的智能化解读则是当前脑小血管病发病机制的影像学研究热点。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专科主任范玉华教授

  徐武华教授——遇见,河野疗法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神经科主任徐武华教授在会上介绍了河野疗法的发展历史,以及在临床上的应用。徐教授通过分享在临床工作中应用河野疗法的经验和病例,展示了河野疗法在改善痴呆精神行为症状(BPSD)、吞咽功能障碍等症状的优势。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康复医学兼心理科主任徐武华教授

  李中教授——脑小血管病与认知功能障碍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神经科主任李中教授首先介绍了脑小血管病与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李教授认为对脑小血管病的控制以及早期干预危险因素,对防治认知障碍的发生发展有重要意义。但是李教授也同时提出目前针对脑小血管病及其引起认知障碍的大样本临床研究甚少,在未来亟待进一步研究。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神经科主任李中教授

  梁燕玲教授——血管源性眩晕的常见影像学特征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内科主任、神经病学教研室主任梁燕玲教授在会上分享了《血管源性眩晕的常见影像学特征》。梁教授分析了不同类型血管源性眩晕的脑血管解剖学特征、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重点阐述了各种类型血管源性眩晕的影像学特点。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科主任、神经病学教研室主任梁燕玲教授

  石林教授——脑影像计算技术及其临床应用转化

  香港中文大学影像与介入放射学系助理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医学影像计算研究中心主任、博脑医疗科技创始人石林教授也在本次会议上作了专题分享。石教授表示,脑影像技术目前已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多更客观的证据,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全自动脑影像分析系统AccuBrain®的脑容积与脑白质病变自动定量准确度经过大量研究验证,可以大大提升影像评估的客观性,为临床诊断提供有力证据。

  石教授展示了她的研究团队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证实了AccuBrain®的准确性,特别是在认知障碍领域能对早期认知障碍患者准确识别,使患者可以早期干预和治疗。多项研究成果将于本届阿尔茨海默氏症协会国际会议(AAIC 2019)展示。此外,石教授还分享了AccuBrain®在卒中、帕金森综合症、多发性硬化症等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诊断价值及其临床应用转化。

  香港中文大学助理教授、博脑医疗科技创始人石林教授

  聂坤博士——PD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聂坤博士在会上探讨了PD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像学研究进展。聂博士表示,多模态脑网络分析PD及PD-MCI都与网络失连接有关,眶额回可能是研究PD-MCI患者脑白质受损的关键脑区。他提出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分析识别系统有望助力疾病的诊断和疗效的判定。

  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聂坤教授

  任力杰教授——卒中后认知障碍早期的认知训练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科主任、教研室主任任力杰教授表示早期的认知训练可以提升卒中患者各方面的功能康复,多维度结合多种技术的认知训练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任教授认为借助医工技术的发展,可以发展新型认知功能康复技术以助于临床工作的推进。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科主任、教研室主任任力杰教授

  陈仰昆教授——Cerebral Microbleeds: are they really silent?

  东莞市人民医院神经科副主任陈仰昆教授作了《Cerebral Microbleeds: are they really silent?》的专题演讲。陈教授表示微出血是脑小血管病的其中一种表现,脑小血管的微出血除了引起认知障碍以外,还可以引起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因此,脑小血管微出血并不是无症状的,临床工作中需要引起重视。

  东莞市人民医院神经科副主任陈仰昆教授

  高庆春教授——缺血性脑卒中的脑血流自动调节与血压调控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科主任、神经病学教研室主任高庆春教授会上作了《缺血性脑卒中的脑血流自动调节与血压调控》的专题讲座。高教授阐述了缺血性脑卒中脑血流自动调节的机制,同时表示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压的调控不宜过高或过低,血压控制范围应该个体化进行调控,使患者得到最大获益。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科主任、神经病学教研室主任高庆春教授

  熊丽教授——脑血流自动调节和自主神经调节在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及临床干预

  香港中文大学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荣誉助理教授、博脑研究院院长熊丽教授先展示了多年来在脑血流自动调节和自主神经调节的研究成果。熊教授强调结合智能脑影像AccuBrain®自动分析系统,可以协助临床医生更加准确和精确认识脑结构,从而达到“精准脑康复”。

  博脑研究院院长,香港中文大学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荣誉助理教授熊丽教授

  希望通过本次会议,推动智能神经影像学的发展,使医护人员更全面了解和认识智能影像学的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价值!

  博脑医疗科技背景

  博脑医疗科技由香港中文大学脑科顶级专家创立,是全亚洲第一家从事智能脑影像分析系统的研发和临床应用的科技公司,研发出专业级的精准影像辅助诊断工具AccuBrain®及神经内科辅助诊断云平台,在脑中风,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等主要神经内科疾病的辅助诊断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获得了多项国内外大奖。目前博脑与国内50家三甲医院深度合作,AccuBrain®的准确性和临床应用价值已在近50篇SCI期刊和国际会议文章中得以证明,得到国内外临床专家的权威认可。博脑始终致力于辅助脑部疾病的临床鉴别诊断与早期筛查,帮助患者把握最佳治疗时机,为中国老龄化及脑科学研究做出贡献。


健康排行

健康推荐